篮协发布“归化”球员入籍流程,CBA球队多持观望态度
根据国内权威媒体的最新报道,中国篮球协会已经正式启动了归化球员的相关工作。这一决策已经通过正式通知下发至各支球队及地方体育局,内容中详细描述了入籍球员的管理办法。
这一管理办法首先明确了选拔入籍球员的几个核心原则:文化认同、血缘优先、总量控制以及能力为重。这四大原则将作为选拔和管理的基石,确保球员的融入与国家文化的和谐共存。同时,总量的控制也是为了保持篮球生态的平衡和稳定。
在球员的管理措施方面,协会要求入籍球员必须自觉接受兴奋剂检查,并严格遵守赛风赛纪规定。对于接受入籍的体育局或俱乐部,教练员和领队还需及时跟踪球员的思想动态,积极引导其投入到我国的篮球事业中。
针对这一政策,媒体人赵探长发文进行了解读。他提到,《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》是一个宏观的政策指导,强调了文化背景、政治倾向、道德操守以及竞技水平等方面的材料审核重要性。同时,入籍运动员在法律上享有参与专业训练、赛事活动、接受教育和培训等多项权利。
然而,该政策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。首先,根据《国籍法》规定,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,这意味着入籍运动员必须放弃原有国籍,这可能会影响一部分运动员的决定。其次,各俱乐部在联赛中的投入差距巨大,归化球员的引入可能会加剧这种不平等,对联赛生态产生深远影响。
与此同时,CBA俱乐部的管理者对此政策的态度各异。有的俱乐部跃跃欲试,希望借此提升实力,但更多俱乐部处于观望或无动于衷的状态。他们认为操作归化球员的难度较大,且未必有实际必要。因此,协会和联赛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来推动这一进程。
对于今年亚洲杯是否会有归化球员加入中国男篮的问题,探长持保留意见。他表示,除了需求考虑外,时间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。
球迷对此政策也有不同的看法。一部分球迷担心规划球员的续约问题以及与球队的关系,担心规划后球员的流失会造成资源浪费。他们认为这一政策更有利于资金雄厚的俱乐部,而小俱乐部则可能无法参与其中。还有人提出疑问,是否应该由篮协主导规划操作,而不是交给俱乐部来操作,因为这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国企和民企俱乐部的实力差距。
此前,多名CBA外援表达过想要为中国男篮出战的意愿。也有消息称,一些外援如戴维斯和布朗等已经进入了郭士强的考察视线。然而,归化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有效解决CBA的外援问题仍是未知数。无论如何,归化政策的实施都将对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。